珠海本土网,每日更新最新珠海新闻!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广东新闻 >

广东进入治污决胜年 今年将对臭氧、劣Ⅴ类国考断面“下重手”

标签:污染 问题 全省 臭氧 断面  日期:2020-01-20 01:30
同时治理柴油货车污染和炉窑污染,将发挥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督导服务,一图一表一方案,精准预报-精确分析-精准施策-精细管理,粤港澳于1999年在我国率先打响了区域大气污
  18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举行,对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进行部署。污染防治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记者从会上获悉,2019年广东空气、水质量继续改善,但距离国家给定指标仍有差距,今年将重点治理臭氧和劣Ⅴ类国考断面。

  全省21地市PM2.5首次全部达标

  根据国家下达广东的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约束性考核指标,全省空气质量达标率(AQI)达到92.5%以上,2015年PM2.5未达标的6个城市浓度下降9%;7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4.5%以上,基本消除劣Ⅴ类国考断面。

  全省治污攻坚形势如何?“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性进展,但是对照国家2020年考核目标仍有一定差距,达标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9年,全省空气质量继续改善,全省PM2.5年均浓度降到27微克/立方米,其中21个地级以上市的PM2.5首次实现全部达标;但全省AQI为89.7%,距离2020年考核目标仍相差2.8个百分点。

  同时全省水环境治理取得转折性变化,71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断面同比增加3个,劣Ⅴ类断面同比减少4个,但仍有5个劣Ⅴ类国考断面,分别是东莞运河樟村、石马河旗岭、淡水河紫溪、茅洲河共和村、练江海门湾桥闸。

  “国考断面优质比例、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等,都以年均值计算,即今年1月1日开始就进入了考核阶段。”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大气为例,每减少一天污染天数,全年的优良天数比例就增加0.3%,“每个市每一天都要努力,以日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抓紧抓实治污工作。”

  另外,会上强调,春节临近,各地要特别做好烟花爆竹禁限放的管控工作。“燃放烟花爆竹容易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因烟花爆竹燃放管控不力,广东2017年有1个城市、2018年有3个城市,出现大气重污染过程,个别时段PM2.5出现近400的峰值。而在2019年全省各地市严格实施烟花爆竹燃放管控,春节期间空气改善非常明显,全省PM2.5浓度同比下降超过50%以上。

  1月7日,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发布《关于全省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命令》,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咬定目标不动摇,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今年关键解决臭氧与溶解氧问题

  “今年将集中资源盯重点,突出精准治污。”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广东治污攻坚,关键是解决臭氧与溶解氧问题。

  2019年,臭氧作为全省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比例达到64.1%。当前,大气污染治理重点要从原来以PM2.5为主转为以臭氧防控为核心的路径,需大幅削减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同时协同防控氮氧化物。

  对此,重点是冬春季节的细颗粒物、夏秋季节尤其是8月到10月的臭氧污染防治。同时要做好污染天气的精准管控,特别是对污染天气期间污染物排放的削减。另外还要建立重污染减排的清单,并降低重污染天气应急门槛。

  “以VOCs治理为例,专家分析全省需减少38万吨排放。”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加快推进工业涂装、印刷、制鞋、家具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实施低VOCs原辅材料改造,并加快对造纸、钢铁、氮肥、印染、制药、制革6大重点行业企业进行清洁化改造,同时治理柴油货车污染和炉窑污染。另外,广州、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7个在2019年臭氧未达标的城市,需重点落实治污措施。

  水污染治理方面,溶解氧是反映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状况的综合性指标,而广东溶解氧偏低的国考断面主要在河口区,“如果能够较好解决溶解氧问题,预计2020年国考断面优良率能达到84.5%以上。”

  对于劣Ⅴ类国考断面治理,2020年全省攻坚重难点将集中在东莞运河樟村断面、石马河旗岭断面,同时对茅洲河共和村、练江海门湾桥闸、淡水河紫溪三个断面,要进一步完善治污措施,特别是污水管网建设。

  另外,今年将继续落实督导和服务。将发挥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以及水质达标办和大气攻坚专班的作用,指导各地市推进各项治理措施,并继续完善茅洲河、广佛跨界河流、淡水河等重点流域污染整治协调机制,推进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系统治理。深化实施“一市一策一专班”督导服务,做好“一图一表一方案”信息调度,强化定点帮扶和技术指导。

  链接:专家把脉

  问题1:臭氧问题如何破解?

  2020年是广东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胜年,在“大气十条”措施实施后,珠三角先行先试,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达到PM2.5空气质量标准的城市群地区,到2019年已实现连续4年达标,成为空气质量改善的全球示范区。但随之而来,臭氧问题开始凸显,影响全省空气优良天数达标。臭氧问题如何解决?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前广东省大气环境首席专家钟流举:

  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先行示范区

  臭氧成因多,一方面臭氧主要前体物VOCs(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力度相对弱,全省排放负荷仍处在高位,另一方面广东地处亚热带地区,气温高、辐射强、台风多,加上珠三角在地形上呈一面向海三面环山的簸箕型结构,非常有利于臭氧的生成,并造成臭氧及其前体物在城市之间传输和叠加。

  2020年,需建立针对“微污染日”(101≤AQI≤110)的“精准预报-精确分析-精准施策-精细管理”业务链条,形成相应的“技术方法-操作流程-评估反馈”工作机制,发挥好全省上下纵向联动、城市间横向联动的双联效应,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快。

  另外,粤港澳于1999年在我国率先打响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第一枪,至今有20年成功合作经验。粤港澳大湾区提出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区”、“区域空气质量监测-联网-质控-发布”等先进理念、技术和做法,被国家采纳和推广应用。未来完全有可能打造成我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先行示范区。

  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院长 邵敏:

  需谋划整体性解决二次污染问题

  PM2.5污染和臭氧污染是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尤其是珠三角地区,PM2.5中的二次成分(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占60%以上,而臭氧则是大气中典型的二次污染物,这些二次污染物在来源、化学过程和传输过程上基本相同,且相互影响。因此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在战略上必须谋划在区域尺度上整体性解决二次污染问题。

  但二次污染防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走出“深水区”需要科技引领和精准防控策略。

  建议一是构建“区域视野、城市行动”总体安排,以区域整体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确定减排方案和行动方案。二是构建顶层设计-城市执行-督查监管-后评估的工作机制,狠抓大气污染物特别是挥发性有机物减排落实到位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构建全省和主要城市的二次污染防治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短期削峰和长效改善结合。四是加强二次污染防控能力建设,重点是全省的二次污染监测网络体系、关键前体物的动态源清单、二次污染精细化预测预报技术、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减排技术与监管体系等。

  问题2:如何实现河流长治久清?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水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曾凡棠:

  必须从以工程为核心转为以水质改善为核心

  国家实施“水十条”以来,广东全面打响重点断面达标攻坚战,2019年,全省水环境质量取得转折性改善。但离长治久清还有很大差距,2019年优良水体比例和消除劣V类两项约束性指标,与国家考核目标相比均相差7%;同时,污水处理设施进水浓度普遍偏低、老旧管网破损或错接多、短板明显等问题,导致水质改善未达预期。

  针对这些问题,今年需科学谋划、精准治理,做好达标攻坚方案,对每一类污染源、甚至每个排污口有针对性提出管理措施,而有条件的流域要开展水质和污染通量滚动监测,并要加强氮、磷循环与输移转化规律和感潮河段溶解氧平衡机理研究。

  同时,必须以水质改善为核心,不能再以工程建设为核心,标本兼治。如截污要做,河道清淤、强化处理与生态修复等也要做;清污分流要做,截污管网排查修复、管养维护、沿河截污也要做。

  另外,华南地区暴雨多、面源复杂,一场初雨就可能把所有治水努力化为泡影。需抓住每年旱季黄金窗口期,防控初雨污染,综合采取沟渠等存量污染处理调蓄、城镇管网修复改造与常态化疏通维护等。还应坚持公众参与、全民行动,各地财政持续保障治污费用。

  南方日报记者 张子俊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