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本土网,每日更新最新珠海新闻!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广东新闻 >

广州南沙推动环内湾区域一体化,大湾区超级CBD浮出水面

标签:南沙 发展 区域 合 一体化  日期:2020-09-22 20:32
南沙区发改局与广东海丝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南沙,存在人才信息,另一方面,一是全球资源要素配置中心,三是世界级航空航运服务中心,四是粤港澳深度合作中心,作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中心
  聚焦新格局、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时代对南沙提出了新要求。南沙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近日,由广州南沙区委改革办、南沙区发改局与广东海丝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南沙“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座谈会在南沙举行。会议以南沙“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目标、路径与举措为主题,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南沙产业发展、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城市规划、环内湾区域一体化、港湾联动等问题展开探讨,为南沙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和更高品质建设,打造链接“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平台,奋力开创“三区一中心”建设新局面建言献策。

  环内湾区域一体化发展要遵循的四条路径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定之时,如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一体化发展,就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破局一体化发展难题,大湾区各市相继签订了一批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初步形成了区域合作、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从大湾区内部看,深圳前海与空港新城、东莞滨海湾新区、广州南沙新区、中山翠亨新区、珠海横琴新区自东向西沿海分布,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环内湾区域,高端要素与创新资源正加速集聚于此。

  尽管如此,这一核心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窒碍。诸如,各大功能平台在土地储备、交通规划及招商引资等方面结构性矛盾突出;缺乏统一开放的人才交流和供需平台,存在人才信息“孤岛”;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重大科技平台等方面的合作空间有待扩展。

  如何以一体化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效能?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潘昭宇认为,率先推动环内湾区域一体化,有望成为破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

  潘昭宇团队研究发现,世界级的湾区核心资源向内湾区聚集有一定的规律和特征,其根本动力是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高效的交通体系是湾区一体化的重要支撑,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对于湾区的协作具有关键的作用。

  而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环内湾区域实际上已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广州南沙、深圳前海与珠海横琴被中央赋予了先行先试合作平台的功能,结合这几大功能平台可带动整个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善,珠三角东西两岸的时空距离被拉近,有了推动整个湾区合作的前提。”潘昭宇说。

  按照初步构想,环内湾区域一体化发展要遵循四条路径:一是发展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强环内湾区域城市之间的联系;二是发展产业一体化,加快环内湾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集聚扩散;三是发展空间一体化,发挥广深港澳核心带动作用;四是利益协同化,通过制度创新打破市场壁垒。

  潘昭宇认为,未来环内湾区域要充分发挥区位、政策、资源等组合优势,通过构建环内湾合作发展核心平台、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面向全球的大湾区超级CBD,形成大湾区“增量功能”集中承载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环内湾区域一体化中的南沙机遇

  对于环内湾区域的发展定位,潘昭宇认为,一是全球资源要素配置中心,二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是世界级航空航运服务中心,四是粤港澳深度合作中心。“南沙身处其中,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作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中心,需要整合全球的高端商务要素,而环内湾区域本身就有相当多的CBD资源;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势必要以南沙科学城、深圳光明新城、东莞中子城等为依托;要成为世界级航空航运服务中心,环内湾区域已经拥有了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机场群、港口群;要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中心,环内湾区域早已在粤港澳深度合作中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际上,上述环内湾区域一体化发展定位,与南沙未来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

  日前,广州市南沙区委三届十次全会暨中共广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工作委员会2020年第二次工作会议提出,南沙要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主要承载区,积极构建全链条创新发展体系,建设大湾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人才高地;加快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加快南沙港区、南沙港铁路、国际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共建世界一流港口群;加快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营造与港澳相衔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环境;加快打造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推动环内湾区域率先实现一体化。

  在潘昭宇看来,环内湾区域一体化相关思路、研究目前还仅停留在个别市、区层面,南沙作为广州副中心城市,在紧密衔接环内湾区域、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上应发挥积极作用。

  他建议,南沙自贸片区建设作为广东的大事、广州的“一把手工程”,在“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中地位特殊、责任重大,需要紧紧抓住“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机遇,积极探索区域合作新路径新模式。

  例如,南沙应积极策划推动省级部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基础上编制《环内湾区域一体化总体规划或总体方案》,将环内湾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广东省战略支持方向。

  除此之外,南沙还应主动筹备重大产业项目联招联引合作平台。在广深深度合作的战略框架下,积极联合前海新区搭建环内湾区域重大产业联招联引合作平台,率先在南沙新区与前海之间先行先试,逐步向横琴新区、滨海湾新区与翠亨新区等其他重要组团进行延伸,最终建设成为环内湾区域重大产业项目联招联引合作平台,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代表性旗帜。

  事实上,南沙早已谋定而动。据了解,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东莞滨海湾、中山翠亨等环内湾区域主要发展平台已相互签订了多份合作协议。

  要素自由流动是未来发展关键

  越来越多的平台合作协议签订,意味着环内湾区域一体化正在探索中前进。然而,推动环内湾区域内实现要素自由流动,才是其一体化水平跃升的关键。

  随着环内湾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区域内将出现大量协同发展需求:以广深双城联动为例,南沙优势在于地理空间广阔,前海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业优势明显,两者之间可围绕金融、科技等高端要素开展跨地区合作。

  当天,针对土地、数据、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问题,国家发改委产业所工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付保宗、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袁峰、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再高、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邓宏图以及广州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黄慧明等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了建议。

  与会专家建议,南沙要在环内湾区域一体化建设中发挥先导作用,最终要靠改革创新,而改革创新的重点是扫除那些制度性障碍,其中包括要素市场配置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发挥环内湾区域内各平台的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杨再高说。

  实际上,南沙区对此已应势而动。对于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南沙区委三届十次全会提出,要争取设立大湾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验区,深化土地综合管理改革,健全产业用地市场供应体系,建设大湾区国际人力资源配置枢纽,争取布局一批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

  推动共建港湾联动先行区

  与会专家观察到,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在联动发展方面动作频频。作为隔海相望的两个重要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着眼于打造世界级湾区,海南聚焦建设高水平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粤港澳大湾区希望在双方联动发展中争当示范。以南沙为例,为紧紧把握海南自贸港建设战略机遇,南沙在其区委三届十次全会上提出,积极推动“港湾联动”,打造海南自贸港与大湾区对接联动先行区。

  据了解,南沙当前正通过组织研究、专家讲学、实地调研等形式,积极探索自贸区、自贸港“对接融汇”发展的新路径、新举措。

  海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夏锋认为,南沙定位为广东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应该抓住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带来的巨大历史机遇,考虑与海南联动打造链接“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平台。

  他建议,在建设方向上,应以重大项目合作为纽带,建立制度创新和政策举措相互借鉴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共创共享;与海南自贸港建立政务联盟,推进行业标准、管理规则和监管执法的对接;推动产业互补发展,开展航运贸易、邮轮游艇、健康旅游、深海科技、现代农业等领域合作;探索与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平台、港口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与海南洋浦、三亚崖州战略合作。

  在与会专家看来,南沙之所以积极推动“港湾联动”,提出打造海南自贸港与大湾区对接联动先行区,是因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可以为南沙自贸片区深化制度创新、实现政策迭代升级提供了改革方向和借鉴示范,尤其是通过对海南自贸港建设思路和先进举措的研究和学习,推动一批先进改革举措和经验向南沙延伸。

  “在推动环内湾区域一体化、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南沙需要在更高层面的合作中寻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与会专家表示。

  南方日报记者 柳时强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