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本土网,每日更新最新珠海新闻!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国内经济 >

懒人经济席卷高校 3元代取快递20元代课替考

标签:大学 学生 高校 悬赏 懒人  日期:2017-06-21 01:10
互联网+,这些限制让这些,大学生变懒了,大学生,叫好者众在大学生中,另一方面,大一时成天宅在宿舍打游戏,群公告明令禁止出售代考信息,学生的需求反映了社会大众的需求,学生的市场带
收起 自动播放开关 自动播放

年轻人拉动懒人经济 是不是社会创新?

正在加载... < >
    [if !IE]>|xGv00|f7b52abcab896dda0522433d6383bc11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打开手机叫外卖、上门送快递等服务已是常态,他们习惯于足不出户。然而,如今大多数高校都限制外卖、快递等进入校园,这些限制让这些“懒得出门”的大学生叫苦不迭。

    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有偿跑腿”现象在高校盛行起来。在一些手机软件或者微信群里,只要花点钱,就有人替你“跑腿”:2元代送一个充电宝,3元代取一次快递,5元借一把伞,20元代上一次课……

    这些高校中流行的“懒人经济”现象,折射出的“大学生变懒了”,到底是好是坏?其中又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呢?

    大学生:互惠互利,叫好者众

    在大学生中,“花钱办事”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软件中,可检索到全国各地上百个高校悬赏群。武汉的一所211高校的悬赏群——“供需撮合平台”已经2000人满群,又开通了“供需撮合平台2”,供校友加入。

    记者下载了一款号称专注于高校跑腿服务的手机软件,学生通过该平台可发布跑腿需求和相应的赏金,若有人响应接受任务,完成后即可当面获得赏金。任务内容包含取快递、买外卖、代打卡等,赏金由5元到20元不等。

    “跑腿”服务的范围事无巨细,覆盖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次我发高烧,室友都外出很晚回来。我只能在群里发布悬赏。买药的事立刻就解决了,接单的同学还很贴心地买了水果。”天津某985高校学生甜甜说,悬赏群给学生提供了便利和互相关爱,并不只限于金钱。

    对于一些时间方便的学生来说,帮忙跑腿成了闲暇时的小兼职。一些家境有困难的同学,也把“接单”作为赚取生活费的来源。某高校大学生刘子钰偶尔也会接受一些代跑腿的任务,赚点赏金,“算是互惠互利吧。”

    北京某理工大学学生董云逸表示,校园人口密度高,需求更多样,学校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懒人经济”的存在是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负面影响:长期宅着,精神萎靡

    高校“懒人经济”予以学生方便的同时,也揭示了如今大学生存在的不少问题。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宅在宿舍,享受上门服务。” 北京交通大学一位温姓辅导员表示,“有些人长期宅在宿舍,整日与手机、电脑为伴,生活不规律,精神面貌不佳。”

    在该辅导员看来,“懒人经济”“宅经济”在高校日渐流行,背后的原因有二:一方面,大学生对新事物接受度高,新兴的购物方式在大学能很快流行;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没能适应“放养”的生活方式,沉迷于网络,缺乏自律。

    同济大学一名张姓学生谈起自己的一位同学,十分惋惜,“大一时成天宅在宿舍打游戏,也不跟人交流,饿了就叫外卖,最后被学校劝退,如今被家里人送去当兵了。”

    有专家分析,大学生的许多跑腿需求实际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惯的延伸,长此以往,容易造成与现实社会脱节,影响精神状态和社交能力,值得警惕。

    没了底线:“代课”“代考”风盛行

    随着各种“悬赏群”的野蛮生长,是否会让学生形成“花钱才能办事”的思维,从而导致助人之德被金钱至上取代?更有甚者,悬赏群是否已经成了逃课、代考等乱纪行为的温床?

    在上以“替课”为关键词搜索群,全国各地的高校替课群有二百多个。“有偿替课”俨然已经形成产业链,替课明码标价,替课者可代答到、帮记课堂笔记、回答问题等,根据替课要求不同,价格不一。在课堂上替“雇主”喊次“到”就可以轻松赚到一二十元钱,有的“替课族”甚至能月入千元。

    在杭州一个高校悬赏群中,群公告明令禁止出售代考信息,严禁发送所有违背学校规定的悬赏,而群里依旧热火朝天地代替上课,代做实验,代写某课作业。

    记者所观察的三十多个悬赏群,无一例外盛行此风。“上午找替课,私聊。”“下午第二大节可替课,有意私聊。”替课群中时不时会弹出诸如此类的信息。

    记者统计发现,仅11日一天时间,在山东某高校替课群就有21条寻找替课同学的消息,并都迅速成交。

    有大学生在悬赏群给记者演示:“悬赏周五晚上代课。”3秒之内,有7人同时私信他,表示“接单”。

    专家说法

    校园是创新试验场

    也有专家认为,所谓“懒人经济”无外乎是供需关系的朴素表达,并不一定都是坏事。由于校园的特殊环境,学生的社会身份,和“懒人”这样带有强烈道德暗示的标签放在一起,就会给人以不一样的感觉。

    种种案例证明,校园是社会创新的试验场,而不是保守价值的大本营。很多创新都从大学校园发端,学生的需求反映了社会大众的需求,学生的市场带动了整个庞大的社会市场,“懒人经济”自然也不例外。

    要知道,校园里每一个“懒人”的背后,可能有10个以上的勤快人为他默默服务,而那一个懒得上食堂、去商店的“懒人”,也可能是创业小有所成的牛人。

    近年来很多创新的经济模式,都诞生于校园,当前最火热的一款餐饮外卖平台,就诞生于上海一所知名大学的学生宿舍——当时还是学生的创始人通过校园“懒人经济”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