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本土网,每日更新最新珠海新闻!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珠海房产 >

“硬件”先行:一小时生活圈加速湾区一体化融合

标签:香港 互联 互通 基础 粤港  日期:2018-08-16 17:14
实际上,交通缘何成为大湾区建设的首要工作,多年来,广州,交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掣肘,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在经济快速发展,港澳与内地的互联互通同样是个问题,他于2015年在深圳创办了
  珠海房产之窗讯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对“湾区人”这个标签感受越来越强烈——求学工作在内地、生活在香港,常年奔波于两地之间。      在他看来,成为“湾区人”的前提首先是实现粤港澳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高效互联互通,而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要素流动的基础。“交通设施一旦连通,创新要素的流动就会更快。”他如是畅想。      实际上,自“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如何将其打造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就始终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一度被誉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中之重。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杨永聪看来,但凡国际上有名的湾区,都具备基础设施一体化、区域分工高度协调化、要素流动高度自由化、营商环境高度包容化等特征。      “世界上一流的大湾区必须要有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他说。      事实证明,在《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中,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确实被放在合作重点的首位,将强化内地与港澳交通联系,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缘何成为大湾区建设的首要工作?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城市规划专家胡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多年来,珠江东西两岸受制于交通因素,经济发展陷入了不均衡的困境。广州、东莞、深圳得益于交通设施完备,早已纳入一小时生活圈,经济发展迅猛,反观珠江西岸,交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掣肘。      “一小时生活圈始终是珠三角人们的期盼,粤港澳大湾区提出后,又成为了其目标。”胡刚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当前亟需解决的恰恰是大湾区东西两翼的互联互通。      在中山大学粤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持平看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在经济快速发展、产业不断升级过程中,劳动力与土地要素瓶颈的制约已十分明显,大湾区西部无论是在劳动力还是土地储备上都相对丰富。      港澳与内地的互联互通同样是个问题。      在内地创业的香港人叶兴华对此感受颇深。在内地创新创业大潮的背景下,他于2015年在深圳创办了为港人提供创业孵化服务的工合空间,彼时他从香港经罗湖口岸到深圳南山区办公室,要花费差不多2个小时时间。      叶兴华不止一次抱怨港深两地的互通耗时长,“有很多香港的创业者因为这2个小时打退堂鼓。港深都如此,更别说港人去佛山、广州创业了。”他迫切地希望港澳与广东先实现互联互通。      打通粤港澳之间、乃至珠江东西两翼之间基础设施有效联通的瓶颈,也是粤港澳三地多年来共同的想法。      2009年,在港珠澳大桥开建一个月后,在珠江口东岸,广深港高铁香港段也破土动工,上述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工程即将于2018年建成通车。而虎门二桥、深中通道等也相继动工。      届时广深港高铁开通后,从香港西九龙总站出发到广州南站仅需48分钟;港珠澳大桥开通后,从香港开车到珠海、澳门只要45分钟;虎门二桥与深中通道更是将东西两岸车程缩短到30分钟左右。未来大湾区城市群内全部城市都有望囊括进一小时生活圈。      梁海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基础设施“硬件”先行最大的意义还在于加速大湾区一体化早日实现。“距离缩短,一是增加了各城市间人员的互动往来,二是推动大湾区发展成一个整体,为港澳人士来内地就业创业、居住生活奠定了基础。”他认为,这或许会成为大湾区民众认可“湾区人”身份的第一步。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