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本土网,每日更新最新珠海新闻!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国内经济 >

如何来守护百姓的“钱袋子”? 维护金融安全

标签:安全 金融 存款 百姓 钱袋  日期:2017-11-06 00:30
实际上,实际上,近年来,但P2P平台,合肥一新上线P2P公司负责人跑路,甚至假理财产品,急需融资的企业,如此看问题,另一方面,还是人的问题
前不久新华社撰文“维护金融安全就是在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对近平主席习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上所强调的维护金融安全重要性进行了深刻诠释,把维护金融安全与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紧密地关联在一起,让百姓的主人翁意识陡增。

毋庸置疑,守护好百姓“钱袋子”是金融安全的应有之意。但辩证地看,维护金融安全与守护百姓“钱袋子”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守护百姓的“钱袋子”既是维护金融安全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同时又是实现金融安全的路径和立足点。

试想,如果百姓的“钱袋子”都得不到保障,那么维护金融安全的基础何在?是否会让百姓“老不信”呢?实际上,百姓的“钱袋子”出现了漏洞,恰恰反映了金融管理存在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金融大堤隐患所在。此漏洞不能堵牢,金融安全焉伏?

不容回避的是,近年来,百姓“钱袋子”被戳破的事情屡屡出现。来自非正规金融领域的威胁自不待言。P2P网贷平台频频爆出的卷款跑路事件,一次次残酷地刺穿百姓的“钱袋子”。尽管经历了一年多的清理整顿,但P2P平台“跑路”事件仍不绝于耳。据安徽商报2017年5月2日消息,合肥一新上线P2P公司负责人跑路,使上百人数千万本金打水漂。

更令百姓担忧的是,一向代表信誉、安全的传统银行业也频频出现客户存款不翼而飞的事件。信用卡被盗刷、存款被冒名盗取、存款“飞单”、存款被冒名质押、存款“变脸”为理财或保险、基金,等等,戳破百姓“钱袋子”的手法可谓层出不穷。

其形式不外乎三种:

一是纯粹属外部不法分子作案。主要是通过窃取存款人银行卡、密码等信息盗取客户存款。

二是银行内部人员作案。包括利用职务便利冒领、盗取或挪用客户存款;误导、诱导客户购买理财、保险、基金,导致存款“变脸”;非法代售理财保险(甚至假理财产品),导致客户资金损失。

三是外部不法分子与银行内部人员互相勾结, 以高息诱导储户存款,名为存款、实为购买保险、基金或其他高风险产品;或者银行内部人员玩弄障眼法,通过让客户多次输入密码等手法神不知鬼不觉将客户资金直接转到其他账户上。这些账户的户主往往是一些不符合银行贷款资质、急需融资的企业。一旦企业到期无法还款,储户存款失踪的事件就会暴露。

这样的事件仍在不断发生。据浙江省某参政议政委员的社情民意调研,近期浙江又曝出了6起共1.57亿元中信银行大额定期存款不翼而飞的案件,涉及5位存款人。其手法均是中间人(资金掮客)以私下贴息引诱存款人到指定的中信银行分支机构购买个人大额定期存单(大额定期存单利率2.1%,贴息5%),而后定期存单被莫名用于第三方企业做贷款质押,终因企业不能如期还款导致质押存款被扣划、存款人收了定期存单利息却丢了本金。

频频出现的“存款失踪”案,让我们不能不反思:当我们言之凿凿强调维护金融安全就是守护百姓“钱袋子”的时候,我们究竟拿什么来守护百姓的“钱袋子”?

剖析诸多存款失踪案件,不难发现,大多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一是存款人受贴息诱惑;

二是外部不法分子与银行内部员工相互勾结;

三是“丢失”的存款往往是被第三方企业以瞒天过海的手法“借用”了。

不幸的是,每当类似的案件曝光之后,人们总习惯于批评或嘲讽受害人的“贪婪”,——如果不是贪图小利,何以会掉进不法分子的“陷阱”呢?这种见识,看似义正言辞,实则是一种典型的选择性失明!

诚然,存款人、投资人受高收益诱惑客观上为金融犯罪行为提供了可实施的对象;但这并非各种存款欺诈行为屡禁不止、难以杜绝的理由。各种存款欺诈行为之所以最终得以实施,根本还在于金融领域相关制度机制的缺失。P2P网贷领域如此,银行领域也莫不如此。

如果在剖析相关问题的时候,王顾左右而言他,避重就轻,强调存款人、投资人贪图小利,而忽视主要矛盾,即相关制度机制的缺失,这难道不是选择性失明吗?

更何况,帮助百姓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守住百姓的“钱袋子”,这未尝不是民生的内容!当我们在呼吁改善民生的时候,如何拓宽投融资渠道,让老百姓通过合理理财实现财产保值增值,当为民生应有之意。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需要百姓自己去面对的时候,当市场的诚信尚极为匮乏的时候,我们怎能心安理得地将每一起骗局归咎于百姓的无知与贪婪?

有人认为,“存款丢失”只是少数个案,其数额占商业银行存款总量微乎其微,不足以影响金融安全与稳定。如此看问题,显然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

其一,是对存款人利益的漠视;其二,百姓的“钱袋子”破了,一方面让银行失去社会公信力,作为信用机构无信用何以立世?另一方面,恰恰反映了银行内控脆弱,无论是机制问题,还是人的问题,都表明银行存在漏洞,而这些恰是金融风险的隐患所在。岂能说百姓的“钱袋子”破了不足以影响金融安全?

因此,与其说“维护金融安全就是在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不如说“维护金融安全应从守护百姓的‘钱袋子’开始”。

但要真正守护好百姓的“钱袋子”,需要从相关金融制度、机制着手,强化事前有效防范、事中严密控制、事后积极处置的“守护”机制。

首先,强化事前防范机制,引导和教育百姓躲开天上乱砸的“馅饼”、避开脚下的“陷阱”。要建立和完善金融消费者风险教育长效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媒介,剖析案例,帮助百姓识别各种金融骗局。同时,要加快投资渠道的拓展,关键是规范几个市场的运行。 <12>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