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本土网,每日更新最新珠海新闻!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国内经济 >

跟踪监督 让中国隆安“那”文化走向世界

标签:文化 发展 保护 遗产 隆安  日期:2023-05-31 00:12
隆安是我国稻作文化中心和世界,中心,中国,是壮族乃至中国稻作文化最集中,抢救第一,加强管理,文化旅游节为平台,中国,等本土歌曲,推动中国
  广西新闻5月29日电 近日,2023年中国·隆安“那”文化旅游节、那桐“四月八”农具节在南宁市隆安县举行,“歌韵那乡”歌圩、民族趣味竞技等丰富多彩的“那”文化活动吸引当地民众及游客参与体验。

  近年来,隆安县人大常委会立足丰富的“那”文化资源,连续跟踪监督,通过专题审议、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方式,把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发展工作融入人大监督过程,让优秀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更好地彰显“那文化之乡”的文化软实力。

  专题审议出实招

  2012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课题组以广西隆安等地的野生稻为蓝本,进行系统周密的研究后提出:分布于广西的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最近。近年来,通过考古学、基因学、民俗学等方面综合研究表明,隆安是我国稻作文化中心和世界“那文化”中心。

  隆安县人大常委会在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听取县政府关于“那”文化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了要启动申报“那”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编制《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广西隆安壮族稻作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那文化挖掘、抢救、保护研究机构,把那文化与发展旅游紧密结合,加强民族文化队伍建设,设立那文化保护与发展专项基金等建议,并形成审议意见要求隆安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及时办理。

  隆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那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那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取得很大进展。2012年,完成了10亩野生稻保护区建设工作,并申报“国家级隆安县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2013年,该县被中国民协正式授予“中国‘那’文化之乡”称号。2015年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入选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6年,建成隆安县“那”文化展示厅,2019年,娅怀洞遗址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建中认为,隆安“那”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外延广泛,内涵深厚,对于稻作文化来说非常有代表性。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稻作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梁庭望表示:“隆安有着其他地方少见的稻作文化厚度,是壮族乃至中国稻作文化最集中、最灿烂的展示点,是个大亮点。”

  执法检查抓落实

  隆安县人大常委会分别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工作,依法跟踪监督,并对相关工作提出意见建议:要把“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工作方针落到实处;抓好文物开发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要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力度,加强非遗保护传承队伍建设,加大非遗保护保障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那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水平。

  隆安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实施文物保护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充分发挥“那”文化的资源优势,不断加强“那”文化宣传、展示、交流和研究,持续加大“那”文化遗产、遗存、遗迹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保障力度,有效地促进“那”文化传播、传承和发展。

  据隆安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县文体旅游局党组书记李立辉介绍,大石铲是学术界公认的新石器时代稻作文化的标志性文物。隆安县的大石铲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居世界之冠,县内大石铲出土遗址就有40多处,仅大龙潭遗址出土完整的大石铲就有231把;娅怀洞遗址发现古墓葬和包括完整头骨在内的人类化石、稻类遗存(植硅体),石器、骨器、蚌器及陶片等文化遗物以及大量的动植物遗存。隆安县共有34个项目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列入自治区级有“隆安稻神祭”“那桐农具节”“壮族亥日”及“隆安壮族排歌”等11项,其中“那桐农具节”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预备名单,这些都得到很好的保护,对打造“那”文化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专题调研促发展

  2022年,隆安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组成“那”文化专题调研组,深入乔建镇娅怀洞遗址、大龙潭遗址、“那文化”展示厅开展实地调研,详细了解隆安县“那”文化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提出要挖掘和保护“那”文化资源,加快推进“那”文化的开发利用,全力打造“那”文化旅游品牌,推动了隆安县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的建议。

  隆安县政府根据县委统一部署,强化工作执行力,强化责任落实,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落实。首先是举办一年一度的“那”文化旅游节,充分展示独具特色的“那”文化民俗,以“那”文化旅游节为平台,大力发展具有“那”文化特色的原生态风景民俗旅游,“中国‘那’文化之乡”品牌形象逐步提升,“那”独特的文化魅力正灿烂绽放。

  其次是围绕隆安丰富的农副产品,以“那”文化元素为特色,加快旅游商品品牌开发。做优特色旅游培育品牌,培育和打造“那”系列绿色食品和休闲食品包括“那”火龙果、“那”龙眼、“那”香蕉、“那”板栗、“那”鸡(叮当鸡)、“那”米(雁江香米)、“那”金银花等。

  再次是创作了一批“那”文化文艺作品。通过组织本土艺术家进行创作、编排文艺节目,选用本地演员进行演出,确保原汁原味的“那”风情。先后出版了本土作家散文集《那之韵》,创作了《请你跟我去那乡》《共同富起来》《跟着你向前走》《那就是幸福》《丰收的季节》等本土歌曲,编排了舞蹈《“隆”跃》《幸福跺跺跺》《担·壮汉》《幸福·酿》等10多个本土歌舞节目,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使“那”成为隆安最灿烂的文化符号。

  今后,隆安县人大常委会还将一如既往发挥人大作用,认真履行职责,推动中国“那”文化之乡、广西普通野生稻基因多样性的中心等形象深入人心,文旅产业发展取得重要突破,让更多人走进“那”文化,让中国隆安“那”文化走向世界。(完)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