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本土网,每日更新最新珠海新闻!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国内经济 >

南宁马山县古寨瑶族乡人大传承孝道美德 弘扬文明风尚

标签:文化 片区 老人 民族 瑶族  日期:2023-10-27 20:49
广西新闻10月26日电文化,外嫁女等放下手头工作,蓝日平代表介绍,因平日里大家都各自忙于工作生活,在古琴片区流传一句话是,习俗是广西壮瑶族地区一种古老的传统孝道文化,是壮瑶民族
  广西新闻10月26日电(徐海明)近日,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琴片区自发举办第九届重阳“补粮节”。据了解,2014年以来,该片区已经连续第9年在重阳节为村里老人举办重阳“补粮节”活动。

  为传承壮瑶民族“孝道”文化、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由马山县人大代表蓝日平倡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著名民族文化专家梁庭望等乡贤支持,古寨瑶族乡各片区青年协会自发组织,每年重阳节前夕在外青年、外嫁女等放下手头工作,商议集体回乡举办重阳“补粮”节,统一给村里60岁以上老人“添粮补寿”。

  据悉,古寨瑶族乡“补粮”节活动当天,片区青年老少、外嫁女回娘家齐聚在村文化广场,大家自行分工,安排有序,上午9时许便组织老人拍照留念,然后祭师诵经开始进行“补粮”仪式:三五壮汉肩扛“寿粮”缸绕场,外嫁女集体上台给“寿缸”添“寿粮”,家中晚辈代表向老人敬茶、喂寿粥,接着文艺汇演…“补粮”仪式在一片庄重祥和的气氛中结束,老人们脸上溢满笑容,全村老少其乐融融,最后集体共进晚餐。

  马山县人大代表蓝日平说,“补粮”在当地历史悠久,民间形成的《添补粮歌》已经传唱300多年,乡贤梁庭望老先生编撰成《传扬歌》。本地这些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它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蓝日平代表介绍,“补粮”仪式最感人的环节莫过于煮寿食,喂寿粥。因平日里大家都各自忙于工作生活,有些人外出务工一年难得回几趟家,有些人哪怕留在家中也少有机会好好陪老人。重阳“补粮”时才发现家中父母老人突然双鬓斑白、皱纹加深,不免心中百感交集,禁不住暗叹“百善孝为先,尽孝要趁早”。在古琴片区流传一句话是“生前喂老一杯羹,赛过灵前跪九天”,来教育片区的儿女铭记“尽孝趁早,生前行孝”的品德传承下去。

  “补粮”习俗是广西壮瑶族地区一种古老的传统孝道文化,传说人到了六十岁,上天就开始减少天粮,人身体就会开始哀弱。为了给自己的老人长辈延年益寿,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儿女们从四面八方归来,由祭师诵经为老人补粮祈福,并把新米放到老人的专用粮缸里,意为补充上天减少的粮食,使老人健康长寿。祭祀当天由子孙用寿粮煮好喂予,平时老人可不定期从粮缸里取出寿粮煮吃,这是一种很古老的传统文化。

  以现代文化理解,给老人“补粮”,其中寓意不仅是晚辈从物质上关心长辈,更重要的是给老人精神上的慰籍,实质上起到了精神疗法的作用,“补粮”习俗是民族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多元而丰富的精神生活和谐相融的体现,是壮瑶民族风情中一个独特的长寿文化。

  古寨瑶族乡地处马山县东部山区,聚居壮、瑶等少数民族,是南宁市3个民族乡之一。在古琴片区传承文化和乡贤影响下,古寨瑶族乡民兴、加善村等地在蓝敏球、潘宁等县人大代表积极引导下,各村相继在重阳节期间举办“补粮”节等习俗活动。多年来,这些民俗活动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优秀传统,营造尊老、爱老的浓厚氛围,形成了一种社会文明新风尚,推动当地社会和谐,各民族之间交流交往交融,有效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民族地区更加团结进步。据了解,2023年古寨瑶族乡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矛盾纠纷排查案件6件,成功调解6件,信访案件2件,成功化解2件,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较高。2023年1月,古寨瑶族乡获得“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完)

 

翻译

搜索

复制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