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本土网,每日更新最新珠海新闻!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珠海新闻 >

香洲区对口帮扶阳春驻村干部梁创业 带领村民走出一条创业致富路

标签:村民 创业 扶贫 贫困 阳春  日期:2020-07-15 09:10
面积最大的,三年驻村工作,建起1000余平方米的蚕房,驻村扶贫工作队首先帮他家建起80平方米的蚕房,让扶贫事业可持续发展,林上林下经济一起发展,采取了整合全村不动产资源,只提供学习
本报记者 马  涛

通讯员 于晓晓

2016年,阳春市松柏镇新联村1545户6400名村民全部脱贫,新联村成了阳春市首批“党建示范村”;2019年,马水镇石田村年产值由原来的600万元,提高到了现在的1200万元。不仅全村脱贫,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种桑2500多亩,带动了全镇蚕农奔小康……

梁创业(右一)在石田村桑蚕种养示范基地查看蚕宝宝。 通讯员 于晓晓 摄

梁创业,2013年由香洲区选派到阳春扶贫的一名驻村干部。8年来,他先后进驻松柏镇新联村、马水镇石田村扶贫。他扎根基层、积极创业,带领村民们走出了一条创业致富路。

修路让村民致富变为现实

“扶贫就是帮助农民创业。2013年是我的而立之年,没想到真的开始了创业。”梁创业表示,不过这个创业,是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怀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进驻阳春市松柏镇新联村扶贫,带领父老乡亲们集体创业。

新联村,是阳春市贫困村中人口最多、贫困户最多、村民小组最多、面积最大的“三多一大”村。村民们盼望新生活很多年了,要求尽快“吹糠见米”“立竿见影”,摆脱贫困。

“以前只有一条水泥路到村委会,其他就全都是泥巴路,别说小汽车,连摩托车也很难走……”梁创业回忆说。

要想富,就得先修路。资金难、沟通难,征用土地更加难。因为土地是村民的命根子,土地上的一草一木都与个人利益相连。梁创业每天要费尽口舌处理各种各样的矛盾,修路的进度非常缓慢。

“我来扶贫,不就是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创业,增加收入吗?”梁创业没有丝毫气馁。于是,他找到村里有威望的前辈,一个一个地沟通,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最终获得了他们的支持。以至于后来路过家门,村民们老远就从座椅上站起来喊:“靓仔,进来饮杯茶!”

在扶贫队和村两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民情熟了,民心畅了,路就通了,村道一段段往前延伸。

2015年12月,终于实现了15公里的村道硬底化,使新联村与松柏镇连接起来了,与369省道(县城)也连接起来了。村里的特色红薯、优质水稻、原生态走地鸡等农产品,半个小时就到了春湾蔬菜批发市场。村民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进行种养殖创业,增收致富变成了现实。

就这样,第一轮驻村精准扶贫,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全村1545户6400名村民全部脱贫,新联村成了阳春市首批“党建示范村”“阳春市廉政教育基地”, 梁创业也获得了广东省扶贫“双到”先进个人称号。

蚕桑产业助村民致富增收

“村民的幸福给了我满足感,乡亲们的信任给了我归属感,创业的过程给了我成就感。”三年驻村工作,让梁创业心里有了一份割舍不下的情感。因此,开展第二轮扶贫协作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根据组织安排,2016年5月4日,梁创业又进驻马水镇石田村扶贫。

村民想要致富,产业发展是关键。2017年7月,梁创业在央视农业节目上,看到江苏海安有个专家种桑养蚕的技术特别好。于是专程与村书记前往登门求助。专家被梁创业的诚意感动,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了他们。然而,种桑、养蚕、缫丝,光靠一本“真经”还不行,还得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很快,他又打听到化州蚕业推广中心小蚕培育做得好,阳春与化州相距不足百公里,水土相似,方便业务学习往来。

2016年,村委确定以种桑养蚕为主导产业,采取“合作社+大户+贫困户”的模式运营。开始投入90万元,建起了石田村桑蚕种养示范基地,连片面积100亩,建起1000余平方米的蚕房。建立了“广西宜川的桑苗+江苏海安的技术+化州的现场指导+云浮的销售链接”的石田创新模式,使产业扶贫步入了快车道。

村民黄青海,由于车祸头部受伤,干不了力气活,为治病负债累累。驻村扶贫工作队首先帮他家建起80平方米的蚕房,让化州专家手把手地教他,让村里管理员一对一定时辅导,就这样没出两年,他种桑养蚕一项就增收4万多元。

终于,石田村的桑蚕破茧成蝶。195户包括65户贫困户共种了1500亩桑田。每亩产值从4000元一下子提高到了7500元。村年产值由原来的600万元,提高到了现在的1200万元。不仅石田村全村脱了贫,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种桑2500多亩,带动了全镇蚕农奔小康。

很快,百亩桑果园、桑蚕文化亲子体验馆、绿色红薯基地、可休憩观赏的农家乐办起来了,村民们休眠了的经济细胞也活了起来,一个个致富产业拔节似地生长起来。全村95户在贫困线下的村民跟上了创业致富的队伍,大步流星地奔向小康。

让扶贫事业可持续发展

有了适合本村的项目,梁创业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增加蚕桑业附加值,拉长产业链,让扶贫事业可持续发展。

“为此,我们进行了全链条开发,使桑叶不单喂蚕结茧,还用来炒菜;把桑枝树头做成中药材;把桑葚制成果脯干,制成饮料,酿成养生酒;把蚕房办成休闲农家乐;组织田梗采撷、钓鱼抓鸡亲子乐,林上林下经济一起发展。”梁创业说,整个石田村,正在成为阳春乡村游的新景点。

在扶贫办法上,他扭转贫困户“要钱要物要补助”的旧思维观念,采取了整合全村不动产资源,把合作社变成技能培训学校,对贫困户不发钱不发实物,只提供学习创业的孵化平台。

为了使贫困户有创业的技能,专门聘请专业老师做职业经理人,对贫困户进行分门别类的划分,统一在这个平台一边学习技能一边打工,首次把扶贫项目变成了“扶贫学校”,让贫困户依靠自身的知识本领和勤劳脱贫。

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创新。目前,全村有22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和外村共120多人,来到石田村桑蚕基地跟班学习,为本村及周边村提供60多个边打工边学习的工作岗位。

有付出,就有回报。在石田村的三年,梁创业获得了“广东省脱贫攻坚工作突出贡献个人”荣誉。2019年3月,他又代表珠海市入选“全国精准扶贫十佳典型经验”候选人之一。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