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本土网,每日更新最新珠海新闻!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珠海政要 >

高新区着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工作,古村古镇更美丽更宜居

标签:社区 提 高新区 整治 清理  日期:2019-05-29 09:09
侵蚀了有限的公共资源和发展空间,互联网+河长制,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东岸社区,高新区将宁堂社区作为试点社区,避免影响居民出行和日常生活,唐家古镇和东岸社区,补齐影响
  5月21日,位于港湾大道东侧、银坑半岛旧居住区的两栋宿舍楼3300平方米建筑被依法清拆完毕,至此,高新区在推进银坑半岛项目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又迈进一步。

  改善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虽然高新区已在2002年完成“村转居”工作,不需参加省、市有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考核,但人居环境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福祉,事关社会文明和谐,以环境优美、宜业宜居著称的高新区对改善人居环境更是责无旁贷。尤其是在中央、省、市全面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以来,高新区更是开足马力,多管齐下,进一步开展清理整治,以不断提升社区人居环境,增强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事实上,为进一步推进高新区人居环境整治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新区贯彻落实《珠海市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行动方案》有关精神,今年春季以来,各职能部门及17个社区共完成清理生活垃圾134处、清理禽畜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1处、清理塘沟19处,召开改变影响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动员会30次,入户宣传1342户,悬挂宣传横幅23条。一场声势浩大的改善人居环境战役正在高新区迅速推进。

  整治“两违”提升环境质量

  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侵蚀了有限的公共资源和发展空间,有的影响市容市貌,有的让惠及群众的建设项目难以实施,有的给群众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甚至造成安全隐患,是阻碍社会发展、破坏社会公平的痛点和“毒瘤”。为此,高新区加快推进“两违”治理,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项目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安全隐患消除,先后完成畜牧良种场、那洲、金鼎和永丰四大猪场搬迁整治和高铁沿线“两违”整治等。2018年至今,高新区陆续开展中珠渠、金唐西路、淇澳岛、银坑半岛四大重点区域及唐家古镇周边、河渠水库周边等区域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整治工作,使重点区域周边的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截至5月21日,高新区已拆除违法建筑共355宗,拆除面积约19.5万平方米。其中拆除新增违法建筑150宗1.7万平方米,拆除历史违建205宗约17.8万平方米,清理土地面积1375亩,实现“两违”整治“零增长,减存量”的目标。其中,2018年3月至5月,结合大气污染防治、水体治理等工作,拆除淇澳大气国控监测点1公里范围内历史违法建筑7300平方米;2018年6月,拆除那洲竹林埔废品收购站7800平方米;2018年11月,顺利完成中珠渠20余年之久的历史违建7.5万平方米。2019年2月,拆除那洲社区竹林埔村中珠渠岸边北侧13处历史违建5500平方米。2019年3月,清理共乐大花园二期项目用地周边违建2410平方米。2019年4月,清理后环填海区(唐淇路)120亩菜地,清理金凤路排洪渠出海口蕉林、违建等约200亩,拆除港湾大道下栅段环境提升和社区公园建设用地历史违建51间2600多平方米等等。整治“两违”在为高新区拓宽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提升了环境质量。

  开展水环境整治消除黑臭

  水环境治理是改善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新区通过倒排督办、联合巡防,加大“碧水”攻坚战力度。截至4月,该区已完成43家散乱污企业整治,在区内25条排洪渠中设置74个检测点,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工作。在鸡山排洪渠、金凤排洪渠试点安装水质实时在线监测设备,探索水质在线监测“互联网+河长制”。高新区东岸、鸡山排洪渠曾被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名录。近年来,高新区大力开展控源截污工程、清淤疏浚工程、水生态净化工程以及生态景观提升工程,通过东岸排洪渠生态廊道工程、鸡山排洪渠截污整治二期工程和一河两岸景观工程等一系列措施,目前东岸、鸡山排洪渠水体整治已初见成效,基本消除水体黑臭。

  据统计,今年3月至5月高新区投入专项资金,清理整治非法排污口23个;清理河道水生植物、杂草灌木、水浮莲、漂浮垃圾29公里,清理水域面积1.08平方公里,清理漂浮物454吨;排查河渠障碍物新增221处,已清理221处;排查9处违章建筑物,面积60平方米,目前已清理完毕。完成“清四乱”1宗,共清理侵占岸线种植面积8300余平方米。

  与此同时,高新区全面启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主要内容包括管网修复及新建、中珠排洪渠等11条河涌的整治、金鼎工业园截污改造工程、泵站及一体化处理设施建设、景观示范工程、智慧水务示范工程共计21项,总投资约6.1亿元。

  实施“微改造”提升社区环境

  为提升社区人居环境,美化社区建筑外立面,高新区启动唐家古镇、宁堂、东岸社区“微改造”工程,以改善通信、供电电线网及市政排污排水系统等社区生活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空间景观水平,优化城市空间环境、消除城市“空中视觉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按照“先易后难”和“先试点,后铺开”的原则,高新区将宁堂社区作为试点社区。自2018年10月起,宁堂社区约9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微改造”启动,主要内容包括雨污排水管网改造约3050米、弱电线下地约32000米、路灯亮化约55套、道路升级约8000平方米、停车场绿化改造约1200平方米、垃圾房改造以及社区内局部景观绿化优化美化等,项目总投资达2765万元,现已完成污水管网铺设、主干道路铺设沥青、小巷铺设石板、停车场升级改造等。

  为推动“微改造”工程,高新区先后组织唐家、东岸、宁堂社区居委会和设计单位等相关人员外出学习借鉴香洲区老旧小区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经验,在试点的宁堂社区上门入户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和建议,取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针对宁堂社区房屋密集、巷道狭窄、地下管网状况复杂等“微改造”难点,做好实地勘察,针对改造难易程度分段、分情况实施改造,尽量减少路面开挖,避免影响居民出行和日常生活。

  “微改造”工程完成后,社区环境将显著提升,真正惠及居民。目前,唐家古镇和东岸社区“微改造”工程正有序推进中。

  推进“厕所革命”提高生活品质

  公共厕所是“闻着味儿”去的地方?不!高新区的公共厕所是外观新颖或古朴,里面设施完备且整洁明亮,周围绿植环绕,像公园或民居的所在。

  厕所状况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地方形象。为进一步完善环卫基础设施,补齐影响群众生活的短板,高新区积极推进“厕所革命”。据统计,2018年高新区共新建、改建16座独立式公厕。其中,银坑大浪湾公厕、银星社区公厕和淇澳白石街公厕被评为珠海市“最美公厕”。2019年正在推进10座公厕的建设,到2020年,高新区将实现每个社区、旅游景点、公园都覆盖至少一座独立式公共厕所。

  这些按高品位、高品质统筹,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建设的外观新颖、功能完善、先进环保、人性化的公厕,有的采用岭南园林式宅院布局,有的配置了自动感应门,还为保洁人员配备了带空调的管理室。公厕外观、室内设施,男女厕位、座蹲位,以及洁手设备、通风、采光等都有严格的标准,可以为包括残障人士、母婴、儿童在内的公众提供人性化服务。

  近日,经市政府、市农业农村局推荐,高新区“厕所革命”的经验做法上报至省农业农村厅,并推荐报送至国家农业农村部。

  整治会同那洲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会同古村是高新区也是珠海保存最完好的近代村落之一,村容村貌可圈可点。在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的大背景下,高新区拟将会同、那洲社区打造成乡村振兴样板。

  改善人居环境并不是一味地弃旧扬新,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留住乡愁,是一种更好的方式。为此,高新区委托安吉美丽乡村研究院对会同、那洲社区进行连片策划设计,为下一步开发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目前,安吉美丽乡村研究院正在对会同、那洲社区居容居貌进行专项整治规划,包括具体整治路线、整治节点以及整治后环境提升等。整治规划预计月底前出台。

  根据规划,先开展会同古村整治,按照A段8个整治节点、B段6个整治节点和C段15个整治节点依次推进。具体来说,就是根据会同古村的八条巷道、村庄内部环线道路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整治措施。比如,针对会同五巷缺乏景观趣味性,规划方案提出,对建筑立面、水管、电表箱增加装饰物,提升整体美观性。更换现有垃圾桶,增加景观座椅,提升整体风貌。

  (摘自2019-05-28《珠海特区报》第06版)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