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本土网,每日更新最新珠海新闻!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广东新闻 >

老字号线上直播“圈粉” 惠州非遗“活”起来了

标签:文化 惠州市 惠州 传承 遗  日期:2020-06-12 16:14
带有东江文化烙印的惠州文化,从曾经的生活,北京,也让非遗真正融入现代生活,第二季,惠州旅游推广大使朱慧慧和博罗非遗传承人等为博罗非遗打CALL带货,第一,第二,非遗原本就来源于老
  惠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广府文化、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在这里杂糅,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发展成独特的、带有东江文化烙印的惠州文化,从而使惠州非遗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的特征,异彩纷呈。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曾经风靡一时的非遗正在逐渐消亡,其挖掘与传承工作刻不容缓。目前,惠州市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2项、省级项目22项、市级项目74项、县区级项目14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16人、市级传承人58人、县区级传承人156人。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如何活起来、活在当下,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记者了解到,惠州各级文化部门和非遗传承人携手合作,推动非遗走进校园、走出国门,并走进直播间带货,走出一条传承新路子。

老中青三代传唱惠东渔歌。

  走进校园

  挖掘和培养新一代非遗传承人

  从盐焗鸡、酿豆腐、黄金酥丸、糯米酒,到惠东渔歌、百草油、麒麟舞、李家拳,惠州非遗无处不在,无所不包,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健康,皆有传统手艺的印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非遗”从曾经的生活“必需品”,沦为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为让非遗“活”起来,惠州各级部门、学校联动起来,推动“非遗进校园”,将非遗融入常态化教学,在校园中挖掘和培养新一代传承人,期待青少年扛起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大旗。

  为让国家级非遗惠东渔歌进校园,提高传唱度和普及率,惠东县多所中小学校开展渔歌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平海中学还成立了一支10多人的渔歌合唱队,让更多中小学生了解、传唱和喜欢渔歌。

  “惠东县平山中学是惠东渔歌进校园的主阵地之一。”惠东县平海渔歌艺术团副团长钟婧介绍,早在2012年,惠东平山中学渔歌合唱团师生共同创作的歌曲《金色海滩、渔歌悠扬》获得惠州市中小学合唱比赛二等奖,并被收录进《惠州市乡土音乐教材》,被许多学校广为传唱。

李家拳双刀表演。

  发源于惠州河南岸火地村的李家拳,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属广东五大名拳之一,被纳入广东省非遗目录。自2018年以来,惠城区龙丰街道大力开展李家拳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免费传授一万多名学生学习李家拳,所培养的学员在全省武术竞赛中取得多项佳绩。

  “自2012年开始,我在寒暑假期间开设李家拳公益培训班,每个班收纳学员60人左右。”12岁便与李家拳结缘的传承人欧阳粤强说,近年来,他陆续走进河南岸中心小学、冰塘小学等多所学校,开设第二课堂普及李家拳,让更多孩子接触、学习李家拳。

  记者了解到,惠城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将非遗教学融合到学生实践活动之中,设置草龙制作、舞草龙、客家酿豆腐、客家酿酒等多个非遗课程。

  2016年起,惠州市文化馆开始打造“非遗学堂”项目,面向全市免费招收学员,开设剪纸、麒麟舞、李家拳等多个非遗项目的体验班、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并由非遗传承人或老艺人教授手艺,通过逐级淘汰制度,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匠。

  惠州市文化馆馆长林博伟介绍,6月13日,惠州市文化馆将开展非遗学堂和非遗手工坊,邀请传承人现场教授非遗武术和制作技艺,市民通过网上报名即可参与体验。接下来,非遗学堂和非遗手工坊还将常态化开展。

小金口麒麟舞。

  走向世界

  成为与世界“对话”的文化纽带

  惠州非遗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历史渊源悠久,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延续,惠东渔歌、小金口麒麟舞、惠州剪纸、龙门农民画等非遗文化和项目,不仅在当地和国内打出了名声,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熟识和了解。

  传唱千年的惠东渔歌,如今越唱越新潮。前有老一代原生态渔歌手的收集整理,后有新生代力量的改编创作,惠东渔歌在几代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从惠东唱到惠州、广东,再到浙江、北京、四川、香港和新加坡,还登上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中央电视台等舞台演出,屡获殊荣和好评。

  乾隆年间便已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小金口麒麟舞,独具特色和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通过客家族群的口传身授世代相传。从2006年起,小金口着力打造麒麟舞这一文化品牌。如今,小金口麒麟舞不仅走出广东,还走向世界,到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进行展演和交流,而且曾有马来西亚麒麟队前来小金口学习,近年来多次接待东南亚华裔青少年冬令营。

惠州市级非遗剪纸传承人苏定明。

  一分钟剪一只蝴蝶,两分钟剪一张人物侧身剪影……经过30多年的磨砺,惠州市级非遗剪纸传承人苏定明的剪刀仿佛有灵性一般,上下翻飞间便可裁出惠州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近年来,苏定明的剪纸作品在省内外多地展出,还走出国门,到欧洲等地展示惠州非遗文化的魅力。其作品《东征》站上国际舞台,获得2012年国际剪纸艺术节银奖。

  “到欧洲展出时,外国友人不相信我在两分钟内用普通剪刀剪出逼真传神的人物侧影,怀疑剪刀里装有电子芯片。”苏定明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插曲,“他还打破剪刀把柄一验虚实,结果一无所获,最终被我的剪纸技术所折服。”苏定明说。

  一幅龙门农民画,一张广东文化名片,一卷岭南民俗风情。植根于惠州本土文化的龙门农民画,被誉为“岭南奇葩”,是中国三大农民画之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世界“对话”的一个纽带。

  龙门农民画及其衍生产品丝绸、陶瓷等享誉国内,近年来频频亮相国内外,漂洋过海到达美国、加拿大、日本、斐济、印尼、墨西哥等国家展览。这些作品以浓郁的中国特色和精美的材质、精湛的工艺,让外国友人连连称赞。

主持人走进非遗保护单位,和非遗传承人一起直播带货。

  直播带货

  线上直播激活非遗产品销售

  要问2020年最火的是什么?其中必有“直播带货”。受疫情影响,惠州线下门店长时间无法开业,非遗产品面临销售困境。把非遗传承人请进直播间带货,不失为一种好的营销方式。

  为助力复工复产,由惠州市文化馆、惠州市非遗保护中心策划举办的“探寻非遗之美”系列活动,自5月8日开启后已经连续开展7场,通过主持人走进非遗保护单位和传承人一起直播带货的模式,探索非遗传承新路径,直播观看人次超过30万。

  德源楼月饼、黄金酥丸、东江糯米酒、博罗凉果、龙门农民画、龙门米饼与连和饼家等非遗产品陆续走进线上直播间,在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同时,陆续激活非遗产品的销售,一举两得。

  “这是黄金酥丸首次参加直播带货,效果还不错。”黄金酥丸制作工艺传承人李伟坚介绍,直播让利带货,当天销量接近300斤,快递打包都忙不过来。

  惠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袁学欢介绍,“探寻非遗之美”系列活动第一季将推出十站,希望发挥线上平台的作用,通过直播带货、互动交流、在线表演等形式,让民间工艺“活”起来,也让非遗真正融入现代生活。

  记者了解到,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结合全国各网络平台联合举办的“非遗购物节”,惠州市文化馆将开展非遗投圩、非遗学堂、非遗手工坊、非遗展演、专家访谈、非遗普法宣传和《讲古仔》(第二季)上线共八大类活动,将采取全程网络直播、线上线下同时带货的方式,宣传推介惠州糯米酒、德源楼月饼等非遗产品,展现非遗文化形象,传播健康生活理念。

  具体到县区,6月13日上午,博罗县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将正式启动,届时市民可看非遗表演福田舞春牛,尝非遗美食横河大笼粄,云游博罗非遗展览馆,足不出户观看直播,秒杀百草油、德源楼月饼和凉果等非遗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博罗非遗产品直播秀,博罗县文广旅体局局长陈雪花将在直播间为博罗非遗代言,惠州旅游推广大使朱慧慧和博罗非遗传承人等为博罗非遗打CALL带货,推介博罗非遗文化资源,助力博罗文旅融合,让“非遗”成为博罗又一魅力名片。

  ■观察眼

  旅游手信让游客把非遗带回家

  从全世界范围看,非遗传承大多面临两大瓶颈:第一,没有年轻人愿意学,后继无人;第二,不再像过去那样鲜活实用,没有新的市场需求。

  没有需求就没有价值。当前,非遗保护不是简单地陈列、展示,而是要走出深闺大院,找到与现代生活的切合点,与老百姓的现实需求重新对接,让非遗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方能焕发新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非遗原本就来源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即使社会变迁,但很多项目放到今天仍有一些实用价值,可以开发打造为兼具文化欣赏和实用性的旅游手信。旅游手信还可走进景区景点展演、售卖,让游客在出游过程中关注和消费非遗产品,实现文旅互利共赢。

  惠州市级非遗项目糯米酒找到了一条打造旅游手信的活化之路。惠州糯米酒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兴玲介绍,惠州糯米酒紧跟新形势,积极向年轻人靠拢,打造了一款旅游手信产品。

  该产品酒瓶瓶身为惠州彩瓷师傅刘汉新画的惠州西湖景色,原材料为罗浮山七夕泉水和本土优质糯米,坚持采用惠州本土酿造技艺酿制,将惠州多种本土文化元素集于一身。借助旅游手信的时尚外衣后,惠州糯米酒跟随广大游客的步履,走向全省、全国,近几年还出口美国、加拿大。

  笔者认为,接下来惠州市文化部门应坚持挖掘保护与开发创新并重,打造更多类似惠州糯米酒的非遗旅游手信,让游客把非遗产品带回家,让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

  南方日报记者 糜朝霞 王昌辉 梁维春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