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本土网,每日更新最新珠海新闻!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国内经济 >

中国海水淡化成本 2020海水淡化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标签:技术 规模 淡水 海水 淡化  日期:2020-07-03 14:17
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有数百种不同结构和不同容量的海水淡化设施在工作,有些国家已经降低到和自来水的价格差不多,倍以上的成长空间,中国已经掌握低温多效蒸馏和反渗
地球上可用水资源有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水淡化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眼帘之中。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

目前世界上有十多个国家的一百多个科研机构在进行着海水淡化的研究,有数百种不同结构和不同容量的海水淡化设施在工作。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海水淡化厂,每天可以生产几千、几万甚至近百万吨淡水。水的成本在不断地降低,有些国家已经降低到和自来水的价格差不多。某些地区的淡化水量达到了国家和城市的供水规模。

海水淡化主要用途

海水淡化主要是为了提供饮用水和农业用水,有时食用盐也会作为副产品被生产出来。海水淡化在中东地区很流行,在某些岛屿和船只上也被使用。

中国海水淡化成本

我国已建和即将建成的工程累计海水淡化能力约为60万吨/日,从政策规划来看,未来十年内行业市场容量有5 倍以上的成长空间,前景较为乐观。

淡化海水成本已降到4-5元/吨,经济可行性已经大大提升,考虑到未来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策扶等因素,未来海水淡化产业有望出现爆发式增长。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0-2025年中国海水淡化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我国海水淡化主要用在工业领域,其次用在市政领域。我国海水淡化所产生的淡化水64%用于工业领域,其中36%用于电力、12.5%用于石油和化工、9.8%用于钢铁、其余5.7%用于其他高耗水工业领域;市政供水规模相对较小,占海水淡化总规模的36%。

目前,中国已经掌握低温多效蒸馏和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初步具备系统集成和工程成套能力,自主技术在国内建成日产万吨级以上示范工程,开展了10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的示范应用,多套海水淡化装置出口海外,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中国海水利用已具备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综观全球,海水淡化呈现技术日趋成熟、应用规模增长迅速、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新技术研发活跃等趋势。

全球海水淡化技术中反渗透占总产能的65%,多级闪蒸占21%,电去离子占7%,电渗析占3%,纳滤占2%,其他占2%。随着以清洁低碳为特征的新一轮“节流开源”蓬勃兴起,海水淡化将成为今后中国水资源利用的主要形式。受政策环境改善、成本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海水淡化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中国海水淡化设备投资规模也不断增长。

近年来,中国的海水淡化能力不断提升,海水直流冷却、海水循环冷却、大生活用海水技术得到不断应用,年利用海水作为冷却水量近千亿吨,海水循环冷却最大单机循环量已达每小时10万吨。依靠科技的有力支撑,通过海水淡化有效提高中国沿海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已成为中国沿海地区的重要选择。

《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20万吨/日以上。预计“十三五”中后期,国内海水淡化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到2023年海水淡化产水规模将达到285万吨/日,产业发展将再上新台阶。其中,整体产业链保持中速平稳增长,海水淡化项目有望实现高速快速增长,膜设备、反渗透设备等水处理设备利用形式完成初步规模化示范,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将再上新台阶。

到2020年,海水淡化将成为严重缺水海岛地区主要供水方式之一,海岛水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海水淡化水基本满足海岛不断提升的生活、生产用水需求,有力保障海岛经济、社会、国防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淡水资源的紧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目前中东国家中的沙特、以色列等国家70%的淡水资源来源于海水淡化,美国、韩国等也积极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海水淡化,就是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的技术过程。海水淡化已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是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的1/4,作为确保我国淡水资源的一项战略措施,海水淡化产业将会得到蓬勃发展。中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t,占世界第6位,而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排在第88位。因此积极开发利用海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淡水资源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自1958年开始研究海水淡化,并于1975年着手研制中大型海水淡化装置,现已建成投用的大规模海水淡化工程包括天津北疆电厂海水淡化工程一期(20万t/d)、青岛百发海水淡化工程(10万t/d)、天津大港新泉海水淡化工程(10万t/d)、河北国华沧电黄骅电厂海水淡化工程(5.75万t/d)、曹妃甸公约园区海水淡化工程一期(5万t/d)等。中国海水淡化工程主要分布在沿海重度缺水地区,如天津、舟山、青岛、大连等沿海城市。截至2016年底,全国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7个,产水规模达到120万t/d,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规模为20万t/d。我国海水淡化应用主要以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技术为主。根据《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目标,到2020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将达到220万t/d,沿海地区新增海水淡化规模105万t/d以上,海岛地区新增海水淡化规模14万t/d以上。预计到2023年,海水淡化产水规模将达到285万t/d,产业发展将再上新台阶。

海水淡化作为一种稳定的水资源增量技术,已逐渐成为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我国海水淡化主要用在工业领域,其次用在市政领域。我国海水淡化所产生的淡化水64%用于工业领域,其中36%用于电力、12.5%用于石油和化工、9.8%用于钢铁、其余5.7%用于其他高耗水工业领域;市政供水规模相对较小,占海水淡化总规模的36%。

想要了解关于海水淡化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0-2025年中国海水淡化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2020-2025年中国海水淡化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随着淡水资源的紧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目前中东国家中的沙特、以色列等国家70%的淡水资源来源于海水淡化,美国、韩国等也积极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海水淡化,就是利用海水脱盐生产...

    查看详情

产业规划 特色小镇 产业园区规划 产业地产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细分市场研究 IPO上市咨询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
推荐阅读